科技日报记者 矫阳
编者按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和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本报于今日起推出制造版,记录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攻坚与突破,书写其背后的科技创新故事。
【资料图】
“一航津安1”号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将E23管节和最终接头浮运至安装现场时经过港珠澳大桥(6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6月11日8时,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牵手”。
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号,犹如一只巨大的长方形钢铁夹子,将最后一节沉管和最终接头,牢牢抱在船底。经船上安装的智能系统控制,精准推出最终接头,实现了最后一节沉管与东侧E24管节的精准对接。
自此,世界最长也是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正式合龙。
“一航津安1”号主船体采用双体船船型设计,集沉管浮运、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船长190.4米、船宽75米、型深14.7米。“它是世界上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业最高效、性能最先进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专用船舶。”中交一航局副总工程师李增军说。
为建设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中交一航局研发团队与建设方一起,从2013年启动研发,到2016年取得根本突破,直至2017年完成可行性论证,又历经3年研制,终于设计制造出“一航津安1”号。
设计一体船解决施工难题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其沉管隧道长5035米,由32节双向8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相接而成,从建设立项开始,就面临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
与港珠澳大桥相比,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面临钢壳结构形式新、尺寸超宽、浮运距离超长等许多新难题,已有装备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为此,中交一航局组建起一支涵盖设计、研究、装备、施工等专家和工程师的专题研发团队。
“深中通道沉管尺寸超宽,我们首先提出,将原本用于港珠澳大桥沉管建设的两艘安装船合并加宽,匹配深中通道沉管的宽度。”李增军说。
然而,由于两船无法自航,合并加宽后的船体,需在左右两侧加拖轮进行拖带。“而已有航道宽度无法满足安装船和拖轮编队的航行需求。”李增军说。
此后,研发团队又提出新造自航式半潜船方案,拖带沉管并完成安装,但这一方案造船周期太长……
合并船体航道不够,新造自航式船又周期太长,研发陷入困境。
2016年,在一次专家讨论会上,研发团队有人提议:干脆给船带上“腿”(即让船自带动力),把两个安装船连成一体。“当时,这个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细化研究后觉得方案可行。”中交一航局总技术顾问李一勇回忆说。
3个月后,研发团队发布了一体船建设方案。
李一勇向记者描述了一体船的四个“一体”。
船体结构一体,原来用两条船,现在变成一条船;集沉管浮运和沉放安装于一体;动力一体,以前沉管施工,需用八九个拖轮拖着船走,现在把拖轮的动力合为一体,更便于操作也更节能环保;船舶和沉管一体,船、管通过刚性连接,组合为一个整体,就像一条大鲸鱼肚中怀着一条小鲸鱼在水中游动。
“从2013年启动研发以来,4年间,我们几乎把所有可能采取的方案进行了‘摸排’,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李一勇说。
一体船完成浮运安装首秀
从2017年初开始,研发团队联合上海交大等科研机构,就一体船动力、航行及沉管沉放等关键课题进行了反反复复的研究论证,于2018年7月正式进入建造阶段。
一体船配有2套9280千瓦主推进系统和8台大功率侧推,可满足带着标准沉管在静水、深水中浮运,航速达5节(注:1节为时速1.852公里)的要求。
2019年6月1日,一体船顺利出坞,标志着世界上安装能力最大、沉放精度最高、施工作业最高效、性能最先进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专用船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该一体船也被正式命名为“一航津安1”号。
在完成多项准备及试验后,2020年6月16日,“一航津安1”号首次建设海底沉管的重要时刻开启。
当天,2万吨的“一航津安1”号“抱着”8万吨重的沉管,在伶仃洋上徐徐启航,它将在海上航行近50公里,经历7次航道转换,到达深中通道安装海域。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回忆说,在经过最后一个转向区时,不明原因的横流陡增,“一航津安1”号与航线的倾斜角度持续扩大,极易跨出航道搁浅。当时,宁进进沉着开启了无人驾驶模式。
按照设定航线,“一航津安1”号稳定航行。当天下午6时,“一航津安1”号顺利把首节沉管带到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附近240米处。
“一航津安1”号开启全自动稳船功能,牢牢悬停在沉管基床正上方;随着沉管一点点下放,测量塔实时计算沉管三维动态……“100厘米、90厘米……”在拉合系统作用下,E1管节一点点向对接端靠近。
历经34小时的奋战,沉管顺利实现与西人工岛暗埋段对接,“一航津安1”号完成浮运安装首秀。
“这条船同时具备自动定位、抵抗横流、自动循迹、原地旋转等功能。”李一勇说。
相比传统管节浮运安装方式,采用一体船进行沉管施工,可减少浮运航道疏浚量1500万立方米,节省造价数亿元。
8万吨重沉管实现毫米级对接
在30余米深的海底,让8万吨重的沉管实现毫米级对接,难度堪比载人飞船和“天宫”空间站对接。
测量是工程的眼睛,是沉管高精度安装的基础。
首节沉管安装前,“一航津安1”号自动循迹系统曾出现GPS卫星信号突然丢失的情况。
没有卫星信号,在茫茫外海,一体船就像失去了眼睛。
“这更加坚定了团队启用北斗定位系统的决心。”李一勇说。
建设者在“一航津安1”号9层楼高的测量塔上,装置了北斗卫星天线,收集的信号通过接收器传到监控电脑上,电脑里同步加装了根据沉管浮运安装工序自主研发的测控系统。
2020年8月27日,深中通道首个深水区管节E3抵达沉放水域。就在沉管对接的关键时刻,项目团队分别用北斗系统和GPS系统采集数据,两者竟存在较大出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潮水渐渐达到沉管安装最佳高度,安装窗口期转瞬即逝。到底采用哪一个数据?“经过多种方法进行核算,结果显示北斗数据更优。”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测管中心主任成益品回忆说,采用北斗数据后,E3管节与E2沉管完成精准对接。测量塔数据及潜水员测量数据均显示,安装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从此,北斗系统成功被引入跨海沉管隧道施工领域。
实践证明,“一航津安1”号将沉管隧道施工提升到机械化、智能化施工的新高度。
“一体船从概念提出到成为现实,依靠的是我们70多年水工建设的历史积淀,凝聚了各协作单位及研发团队的集体智慧,更是我国整体工业水平飞跃的见证。”李一勇感慨地说。
关键词:
大国重器海底造“长龙”——世界首艘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研发投用纪实_天天热门
消息!画心原唱歌词 画心原唱
签约总额超30亿美元 中国企业与非洲3国达成项目合作协议 今日热闻
全面!洛夫顿砍全场最高21分13板外加4助2断 正负值+11-天天播报
大北农07月03日获深股通增持272.65万股 世界关注
中国银河(601881)首次覆盖报告:经纪业务优势显著 自营投资盈利稳健
全球观点: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当前速读:核子结构的理论与唯像研究_关于核子结构的理论与唯像研究概略
当前速递!中雨+大到暴雨!大范围雷雨天气来了!这点请注意→
5G赋能智慧矿山“乌金之变”
队记:惠特摩尔可能很难立刻获得机会 他预计会去毒蛇队锻炼 全球观点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G219西藏段:那些可爱的人 那些可敬的事 天天时快讯
每日热闻!通达集团(00698.HK)附属认购合计2.2亿元理财产品
当前热文:安兔兔6月安卓手机性能榜出炉:vivo X90s一骑绝尘
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二级巡视员关飞一审获刑12年
新动态:华漕南山·前湾拾缦户型图公布
天天热点!中国奥运金牌能第一吗(中国奥运金牌)
热点评!豫章师范学院举办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校总决赛
【环球速看料】【报资讯】汪小菲接娃回京再生变故,S妈从中干涉要安总做担保,张兰拒绝
2023茶卡盐湖嘉年华暑期活动开启 潮玩仲夏IN茶卡
热点评!凯伦股份(300715.SZ):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2%股份
化学式与化合价计算题 求化学式和化合价的练习题
存储芯片市场迎拐点 存储芯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前景投资分析
头晕恶心四肢无力是怀孕了吗_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环球热点
日经225指数收盘涨1.7%,逼近上月创下的33年高位
世界视讯!内容正在升级改造,请稍后再试!
爱情制作人里克是从哪里得到的什么时候爱情制作人开启了精英级别?
一个女人有没有福气,全凭这几样东西,别不信|世界热推荐
新消息丨记者手记:中澳友谊 华人家园
夜间突发!网传上海Prada荣宅着火?消防最新通报→-天天热点